English

“科普大观园”提供“模本”

2000-01-0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张永恒 我有话说

近期,随着“全国第二届科普大会”的召开,有关科学文化普及的话题再次在整个社会形成新的高潮。这种上上下下的关注,为国内众多的科普读物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在对出版市场普遍低调的评估中,有人认为科普图书是去年出版业的一大亮点。在“《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金苹果文库》”、“院士科普书系”、“三思文库”、“哲人石丛书”、“新世纪科普热点丛书”、“青少年科普经典”掀起的一阵科普旋风中,湖南教育出版社的“科普大观园”以其品种多、层次全、品位高、规模大分外引人注目。

面对汹涌而来的科普出版热潮,有关专家冷静地指出,目前的科普图书市场,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忧虑的问题:例如大科学家的科普著作能否做到“曲高和众”?如何解决时下科普作品中引进多而原创少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究竟该怎样做科普?

一位资深科普出版人认为,要解决目前国内科普读物存在的问题,不妨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学习国外畅销科普作家(例如阿西莫夫)的写作经验;二是倡导科学家自己动手写科普(但要走通俗化的路子)。湖南教育出版社提出的“科普大观园”概念正是从这两个问题出发,其倾力推出的《世界科普名著精选》和《中国科普佳作精选》两套大型科普丛书面世不久便获得了业界和读者的认可说明,科普读物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这两套书的编委会主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杨牧之认为,出版这些世界科普名著的目的,是为国内众多的科普出版者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模本”。

据悉,前不久新闻出版署在对我国科普现状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调查后得出结论,六大瓶颈制约科普图书的出版,科普作家的缺少是其中重要一项:专业研究极其精深的科学家大都不能做到“通俗易懂”,非科学家写科普又让人觉得“不太可信”,容易与科幻作品相混淆。在湖南教育出版社的《世界科普名著精选》和《中国科普佳作精选》里,作者的水平都是不成问题的,前者是世界级的科学家的科普杰作,作者有爱因斯坦、法拉第等;后者是国内几乎家喻户晓的科学家传世经典,如竺可桢、潘家铮、周建人等的科学小品文。

“网罗”了如此众多国内外一流科学家的科普作品,也是为了给科学家动手写科普提供一个“模本”。作为《世界科普名著精选》和《中国科普佳作精选》两套大型科普丛书的编委会主任,杨牧之同志介绍说:“在世界各国,一些广为流传、被世人公认的科普名著,如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的进化》、法拉第的《蜡烛的故事》、别莱利蔓的《趣味物理学》等等几乎是妇孺皆知,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这些经典之作是科普创作的典范,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为此,湖南教育出版社组织了科学界和科普界的专家学者,一方面对我国出版过的数千种国外科普作品进行认真梳理、研究和筛选,另一方面,也在世界范围内挑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过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优秀科普著作,把他们翻译过来,分批出版。”

据悉,湖南教育出版社近期推出的两套大型科普丛书《世界科普名著精选》和《中国科普佳作精选》,被称作“科普大观园里的两朵奇葩”。在《世界科普佳作精选》中,第一批推出的有法拉第、法布尔、伊林、房龙、爱因斯坦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的代表作品。《中国科普佳作精选》所收入的作品,也是国内科学家和科普作家长期在科普园地中辛勤耕耘的结晶。

从湖南教育出版社这两套大型的科普丛书来看,目前国内出版的科普读物要想有一个根本的突破,必须认真对待专家提出的下列建议:1、摆脱国内科普读物普遍存在的儿童化、幼稚化的倾向,在选题和行文上不能流于浅薄,也要适当为青年人和成年人做一点科普;2、避免把科普写成学术论文,专业术语名词满天飞,语言晦涩难懂;3、有具体的科学、科技知识的表述,更要从整体上体现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的内涵;4、选题要突出创新,避免重复雷同。

据介绍,《世界科普名著精选》和《中国科普佳作精选》对此早有“觉醒”,做了大量艰苦的筛选工作,因此在面世不久就被国内的科学界、科普界看好,在目前汹涌而来的科普出版热潮中,湖南教育出版社正在致力于向广大科普工作者和读者,提供一套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科普精品,供观摩、借鉴之用,以提高我国的科普创作水平。社会的关注使科普读物有了温暖的生存土壤,出版界的出版热潮也使科普读物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接下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科普出版物加入这个阵营的角逐,为各方面初步认可的湖南教育社的“科普大观园”能否最终从中脱颖而出,成为科普图书真正的“模本”,使科学这一“旧时王谢堂前燕”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凭记者的一篇报道显然不能得出结论,我们期待事实的明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